簡介:內(nèi)容簡介:主角Edgar 要進行一個關于「愛的四個階段」(邂逅、愛欲、分離、重逢)的創(chuàng)作,但他不知道該用甚么形式才好,清唱劇、小說、電影、戲?。克伊撕眯┭輪T來試鏡,可是總找不著合適的人選去飾演故事中的成年人?!父緵]有所謂成年人」是他的呼告。后來Edgar想起一位他兩年前做歷史研究調查時認識的女子,想找她來試鏡,找她參與他的計劃,但她堅決地拒絕了。 Edgar最后沒有完成他的創(chuàng)作計劃。后來他也收到那女子去世的消息。他找不到合適的人選,不,他找不到合適的形式,找不到愛的形式。雖然片里沒有直說,我知道,他愛上了她。有一段他的同伴向他提起:「你不是一直在找一本Balzac的舊版書嗎?你不用再找了,我在巴黎某區(qū)找到一個該書的真人版(vivant),真人版!」背景介紹:法國電影界普遍認為,當代電影史可以劃分為“前戈達爾”和“后戈達爾”階段。雖然這種說法過于絕對,但僅此一點就可以看出戈達爾的崇高地位。從他的第一部電影開始,他就致力于打破傳統(tǒng)的敘事方法和結構,他完全顛覆了陳舊的電影美學觀念和技法,根本不考慮電影的規(guī)范,從不受程式的束縛,顯示出令人咋舌的獨創(chuàng)力。他那些結構松散、情節(jié)淡化、在表現(xiàn)手法上花樣不斷翻新的電影使他成為了令人眼花繚亂的技巧大師,并一直保持著十分前衛(wèi)的風格。70年代后,他移居瑞士,通過建立自己的錄象工作室制作了大量的電視片和錄象。同時他也沒有放棄電影拍攝,他是目前為數(shù)不多的有充裕的資金進行隨心所欲的藝術創(chuàng)作的導演。這部《愛的禮贊》是影壇期待已久的作品,戈達爾自己放出風聲說這將是他漫長的電影生涯中最好的電影,并將與他60年代新浪潮時期那些具有革命意義的影片一脈相承。影片的制作期長達五年,除了其最主要的主題愛情之外,還涉及到無家可歸、全球化、工人階層的逐漸縮小等社會問題,表現(xiàn)出戈達爾對政治和社會的現(xiàn)實問題的一貫關注和敏銳的洞察力。最開始,戈達爾只是在這個標題下有一些模糊的想法,打算探討一個尋常的愛情故事中各個時序段之間的關系。于是他顛倒了順序,影片的開頭是愛情的結束,而影片的結尾是愛情的開始。他在接受采訪時說這部影片在結構上比他近期的任何作品都要有條理?!八麄冋f我的電影是記錄片,但我不知道‘記錄片’一詞的確切定義?!备赀_爾說,“這部影片是對我個人的超越?!痹u論與隨感:為什么我不能無所謂?為什么我非要有所謂?為什么我要問為什么?為什么我非要問為什么是為什么?我喪失了理解力,在觸摸戈達爾暌違多年后的復出之作《愛的禮贊》(In Praise of Love)的過程中。對當年那場轟轟烈烈的新浪潮運動我并沒有多少認知,所以我不清楚這本就是戈達爾電影的一貫作風,還是他集多年積淀后的大成大變之作。但我懷疑他原本就是不想讓人看懂的,至少,不想那么容易就讓人看懂。他不想娛樂大眾,而只想討好自己。如果說大衛(wèi)·林奇的《穆赫蘭道》是一場華麗而復雜的夢魘,那么《愛的禮贊》就是一首配了畫面和音樂的抽象朦朧詩。它甚至比《穆赫蘭道》還要吝惜于給你一丁點的線索來理清頭緒,更不要說去讀懂它內(nèi)在的故事情節(jié),也許它根本就沒有故事情節(jié),而只能隨你自己任意去感覺、去揣測、去意會。它可以是一部電影,也可以是一本小說,或者是一幕戲劇,再者是一場歌劇。這全都由你自己去選擇決定,而它只負責提供給你無限多的可能性。你可以說它涵括了萬千世象、蘊藏著千言萬語,也可以說它毫無內(nèi)容、空空如也,正如片末那個低沉沙啞的聲音在不斷地重復著“或許什么都沒說”一樣,有些諷刺。我一直不太確定埃德加這個角色存在的原委,但隱約間似乎他就是戈達爾本人,以一具年輕的軀殼卻有著蒼老內(nèi)心的惆悵姿態(tài)和一副理性得近乎冷漠的聲調在與影片中的其他人物對話著、爭論著,有時是自言自語,有時又好像在與屏幕外的你進行交流,不期待你的回答,卻誘惑著你展開對世界的想象。時而冷靜地談論著一項有關愛情的四個關鍵時刻的計劃——相遇、爭吵、分離和重聚——以三對不同的戀人為主體,一對年輕的、一對成熟的和一對年老的;時而又固執(zhí)地描述著國家與愛情之間的對立、悲劇的清白與宿命、成人時代的消亡與辜負,并且不失時機地對美國及好萊塢電影體制進行暢快的嘲弄和挖苦。而當提到愛時,他卻又顯得感性且溫柔,靦腆地說,被愛是一個賓語而愛人才是一個主語,衡量愛的尺度就是愛不可衡量,讓有如海洋潮漲般清脆悅耳的鋼琴和弦樂來舒緩和喚回你游離開的情緒。當看到屏幕上那些不斷周而復始的文字——“戀情”、“選擇E”和“很久以前”的時候,我多少感到了些莫名的平靜和悲傷,覺得,它們就像年代悠久的雕像上斑駁的裂紋,或者一種古老的想法喚醒微笑清晰的殘痕。第58分鐘,畫面由冷凝的黑白乍變?yōu)橐黄瑩涿娑鴣淼难t色海洋,恍然間,我突地有點明白。會否,《愛的禮贊》只是一位72歲的堅韌老人對過往歲月的內(nèi)斂緬懷?對時代變遷的由衷感慨?畢竟,海洋依舊,而浪潮不再了,只隨著泡沫一起破裂、一起沉淀,空留致敬的余音裊裊。電影此刻對他而言,已經(jīng)不是造夢的工具,而化為一支獨唱的挽歌,恣意地放聲高歌著,有沒有知音又有什么重要,就好像快樂不會永遠都是愉快的一樣。有些人一直努力走在時代的前面,他們的電影永遠地拋棄了潮流,而寧愿與偉大的過去結伴同行,因為他們明白形式的開始其實就是事實的結束,究竟一切是怎樣開始與發(fā)展的已經(jīng)不再重要,只有結局才能決定意義的有否。這既意味著過去輝煌的自我表現(xiàn),也暗示著未來自我的不復存在。當人們只熱愛生命而不熱愛生活時,有關新浪潮的記憶也終將褪去。但對一位走近人生終點的老人而言,回憶卻是一種沒有權利的義務,因為歷史跨越了未來,攜帶著一個巨大的“H”。